第182章 陶寺星台(1 / 3)

土夫子自传 涧潭 1461 字 1个月前

第一节:遗址异变

山西临汾的夜空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青铜色极光撕裂时,陶寺遗址保护站的监控系统瞬间瘫痪。值班员老赵跌跌撞撞冲出值班室,手中的强光手电照向遗址核心区——那座距今4300年的古观象台。手电光束在接触到台基的瞬间,竟像被某种无形力量扭曲,折射出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带。

"见鬼了..."老赵的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他看见观象台中央的夯土台基正在龟裂,裂缝中渗出青铜色的液体。那些液体如同有生命般沿着古老的测量刻度流动,逐渐组成一幅巨大的星图。更可怕的是,当液体流过那些距今四千多年的观测标记时,竟发出类似编钟的共鸣声。

与此同时,刚降落在临汾机场的陆远右臂突然剧烈灼痛。逆文如活物般蠕动,在皮肤表面重组为全新的符号。他踉跄着扶住接机大厅的立柱,右眼的青铜星系不受控制地展开,穿透三百公里距离,直接"看"到了陶寺遗址正在发生的异变。

"观象台被激活了。"苏晚晴扶住陆远,她的锁骨钥匙孔正在高频震动,"那些青铜液体...是火种库的识别系统!"

张海峰的金属右臂展开全息投影,调出陶寺遗址的三维模型:"根据1994年考古报告,观象台下方存在一个未被发掘的大型半地穴结构。当时陆教授的团队用地质雷达探测到金属反应,但后续勘探记录有72小时空白。"

林三酒已经租好了越野车,她手中的青铜短剑不断发出蜂鸣:"当地文物局刚刚封锁了遗址,但我们有国家安全部的特别通行证。"

车队在夜色中疾驰。陆远望着车窗外越来越明亮的青铜色天光,感到一种血脉深处的召唤。父亲失踪前最后一封信中的话浮现在脑海:"陶寺观象台不是用来观测星辰,而是用来接收星辰传递的信息..."

当车队距离遗址还有五公里时,所有电子设备突然失灵。顾瞎子眼窝中的菌丝网络却骤然亮起:"强能量场干扰...这不是现代科技能产生的电磁脉冲..."

观测者手中的青铜简册自动翻动:"能量读数与南极金字塔启动时完全一致。有人先我们一步激活了陶寺的火种库节点!"

第二节:地穴密码

陶寺遗址外围的警戒线形同虚设。七人轻松越过封锁,来到观象台前。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屏住呼吸——直径四十米的夯土台基已经完全被青铜液体覆盖,这些金属液体组成了一幅精确的北半球星图,其中北斗七星的位置正在脉动发光。

"不是液体..."苏晚晴蹲下身,钥匙孔射出的光束扫描地面,"是纳米级的青铜机械单元,每个都携带着信息片段。"

陆远踏上观象台,靴底接触青铜"液体"的瞬间,右臂逆文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影像中,1994年的陆沉舟正站在同一个位置,手中捧着从地穴中取出的八角玉板。影像里的陆教授突然转头,目光似乎穿透时空与现在的陆远对视,他的嘴唇开合,说出三个字:"第七钥。"

突然,整个观象台震动起来。北斗七星图案中的"开阳星"位置突然下陷,露出一个直径两米的垂直通道。通道内壁布满螺旋排列的青铜铭文,深处传来类似编钟的共鸣声。

"第七世..."观测者的简册哗啦作响,"原来如此!陶寺是第七个火种库节点,对应北斗第七星'摇光',也对应第七世代的文明考验!"

张海峰的金属手臂变形为攀爬装置:"我先下。检测到下方120米处有巨大空腔,氧气含量异常高,可能存在未知生态系统。"

七人依次降入通道。随着深度增加,螺旋铭文开始发光,照亮了通道内壁上的壁画。那些壁画描绘着令人震惊的内容:七个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每个文明灭亡前都有人将知识封存在地脉节点中。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