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文明2.0(1 / 4)

土夫子自传 涧潭 2147 字 1个月前

第一节:青铜倒带

雨滴凝固在半空。

陆远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皮肤下的青铜纹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如同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沙滩。那些深嵌在骨骼里的金属成分被无形之力抽离,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青铜珠,每一颗表面都浮动着《尚书》的片段文字。他的心脏传来撕裂般的痛楚——不是受伤的痛,而是某种扎根在血肉里的存在被连根拔起的空虚。

明珠塔的方向传来齿轮逆转的轰鸣。

三万六千根钢梁同时震颤,表面的现代涂料层层剥落,露出底下青铜材质的原始结构。那些被焊接的接缝处自行分解,重新变成商周时期青铜器特有的范铸痕迹。塔身的观光球体坍缩成鼎腹的圆弧,天线则扭曲重组为三足鼎立的造型。仅仅几个呼吸间,这座现代地标就显露出它的本来面目——一尊高达四百六十八米的巨型青铜鼎。

黄浦江的水开始逆流。

不是寻常的潮汐倒灌,而是时间层面的回溯。江水每退一寸,两岸的建筑就年轻一分。外滩的百年老楼褪去岁月痕迹,砖缝里的青苔缩回孢子状态;浦东的摩天大厦玻璃幕墙融化成硅砂,钢架退回矿石形态。更可怕的是人行道上的路人——他们的衣着从时尚潮牌变回粗布麻衣,最后竟化作缕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这不是毁灭......"

林三酒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她的身体正在经历同样的逆向变化,那把青铜化的军刀重新变成普通钢材,而影子恢复成人形。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她的眉心多了一点朱砂印记,那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祭祀符号。

陆远突然明白过来。

他弯腰触碰地面,指尖刚触及柏油路面,那坚硬的材质就软化成了青铜质地。以接触点为圆心,方圆十米内的现代城市景观如水中倒影般晃动,逐渐显露出底下的另一重样貌——青铜铸造的房屋、玉琮铺就的道路、甲骨文雕刻的路牌......这才是被"文明1.0"覆盖前的世界本相。

悬停的雨滴突然坠落。

每一滴水里都包裹着微型的青铜鼎投影,落地时不是溅开水花,而是发出编钟般的清响。这些声响组成奇特的频率,震碎了残留的现代文明虚影。陆远看到最后一片玻璃幕墙碎裂后,露出的竟是青铜母体表面密密麻麻的运算纹路——那些纹路不是装饰,而是用夔龙纹伪装的数据总线。

他的右臂突然传来熟悉的灼热感。

低头看去,原本消退的逆文重新浮现,但这次的内容截然不同。不再是古籍摘录,而是一段陌生的青铜指令:

**"初始化完成"**

**"等待加载新内核"**

远处,完全显露出原形的青铜巨鼎正在缓缓旋转。鼎腹上那些曾被误认为装饰的纹饰,此刻清晰可辨——那是用雷纹编码的启动程序,每一道转折都是精心设计的逻辑门。而鼎耳处悬挂的铜铃,正随着旋转奏出《诗经》的旋律,音波在空气中凝结成可见的青铜数据流。

陆远突然听到自己的心跳与鼎铃共振。

每一次搏动,都有一道青铜光芒从巨鼎射向城市不同角落。被光芒照射的建筑物纷纷活化,青铜墙面如水波流动,玉琮地基自动重组。最惊人的是外滩那些"百年老楼",它们伸出青铜材质的触须,相互连接成庞大的神经网络。

在这青铜光芒的照耀下,陆远终于看清了真相——

整个上海,从来都是一台沉睡的巨型生物计算机。

第二节:格式化历史

苏晚晴的指尖悬浮在虚空中,面前展开的是一幅浩瀚的文明进程图。

商周的青铜铭文如星辰闪烁,在黑暗中连成蜿蜒的银河;秦汉的竹简化作绿色数据流,在虚空中铺就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