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活祭(2 / 3)

土夫子自传 涧潭 1919 字 1个月前

光层,整座城市的灯火在她脚下流淌。观光玻璃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每一滴都在折射出扭曲的上海夜景。她的簪子悬浮在面前,尾端渗出的铜液违背重力法则,在空气中缓缓绘制江底九根青铜柱的三维分布图。

"不对......"

她的指尖突然穿透全息图,点在代表中央青铜柱的光点上。那一点铜液突然沸腾,蒸腾的雾气中浮现出精确的经纬度坐标——不是现在黄浦江底的位置,而是1949年水文记录中的古河道走向。

观光层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

应急照明亮起的瞬间,苏晚晴在玻璃反光中看见自己身后站着七道人影。那些人影没有五官,轮廓边缘泛着青铜器出土时常有的那种幽绿锈色。最前排的人影正缓缓抬起手臂,指尖触碰到的钢化玻璃立刻浮现出细密的龟裂纹,纹路组合成六十年前的繁体字新闻标题:"浦东开发筹备委员会成立"。

"不是1994年......"

她猛地转身,簪尖划出一道铜液构成的屏障。那些人影在液体幕墙前停滞,身体表面开始剥落青铜色的碎屑。碎屑落地后自动排列,呈现出《周易》六十四卦的圆形排列,唯独"复"卦的位置空缺。

观光电梯的方向传来钢索断裂的脆响。

伴随着金属扭曲的呻吟声,整个楼层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倾斜。苏晚晴扶住栏杆时,发现不锈钢表面正在长出一层青铜锈,锈迹下隐约可见阴刻的文字:"申时三刻"。她的手机突然自动解锁,屏幕上跳出一段从未见过的视频——1994年的父亲站在这个高度,正将一块玉琮碎片嵌入观光层地板的检修口。

视频的拍摄日期显示:2046年8月15日。

"是循环!每六十年一轮的......"

她的声音被突如其来的钟声淹没。整座明珠塔的钢结构开始共振,每一根钢梁都发出西周编钟特有的浑厚音色。脚下的地板突然变得透明,露出塔基深处那个巨大的青铜机关——九根青铜柱环绕着中央的鼎形结构,鼎腹内盛着的不是祭品,而是七具穿着不同年代服饰的干尸。

最年轻的那具干尸手腕上,戴着苏晚晴同款的老式梅花表。

观光层的地板突然裂开一道缝隙。无数青铜菌丝从裂缝中喷涌而出,在空中织成顾瞎子模糊的脸。菌丝嘴唇开合间,一截指骨掉落在地——那是人类的指骨,却泛着青铜光泽,骨节上刻着微型的"陆"字。

倾斜角度达到15度时,所有展示柜的钢化玻璃同时爆裂。飞散的碎片没有坠落,而是悬浮在空中,每一片都映出不同年份的陆家嘴影像:1934年的芦苇荡、1994年的施工队、2054年的量子实验室......

当第一块碎片划过苏晚晴的脸颊时,她终于看清了循环的关键——每个甲子年的同一天,都有人在相同位置完成相同的仪式。而此刻,黄浦江的水位正在观测窗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露出江底那座青铜建筑的飞檐。

电梯井传来重物坠地的轰响。

七道青铜人影突然同时指向窗外。顺着他们所指的方向,苏晚晴看见陆远的身影出现在外滩防汛墙的监控画面里。他脚下的混凝土正在龟裂,裂缝中渗出的不是江水,而是粘稠的铜绿色液体。

液体表面浮动着八个甲骨文字:

"祭品已至,鼎食将启"

第三节:门枢

顾瞎子的菌丝从通风管道涌入长江委地下室时,整栋大楼的电力系统正在发出垂死般的嗡鸣。

灰白色的絮状物如潮水般漫过变电箱,每根菌丝表面都浮现出与青铜板上完全一致的名单文字。这些菌丝在接触到张海峰残留头骨的瞬间,突然全部转为青铜色,像无数细小的金属触须般插入颅骨缝隙。地下室的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