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循环。
袁树还能通过自己控制的手工作坊为良庄提供优质、廉价的农具,提供耕牛的租赁和购买,甚至还会组建专业的堆肥制造单位,定时定量给良庄提供堆肥。
其他的水利工程之类的,也是在良庄的组织下进行的。
这就使得被袁树掌控的郡县尽管不是传统的农耕重地,却能获得一年比一年更高的粮食产量。
而对于这个时代生活在幽并凉三州的人们来说,不论汉人、羌人、乌桓人、匈奴人,有稳定的生活,有房屋,有土地,有粮食,不会饿肚子,不会随随便便就被人杀死,这样的日子,就是神仙的日子。
延德三年之后,袁树在并州基本上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延德五年之后,袁树在幽州也正式成神。
延德七年之后,袁树在凉州汉人群体中成为保护神,在羌人群体中也有了至高神一样的地位。
袁树甚至听说一些人家已经抛弃了原有的信仰,把袁树当作了新的信仰,为他立生祠,逢年过节一起祭拜、祈祷他长命百岁。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他做了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把这些事情给做的挺漂亮。
难道仅仅是这样,就能成为神仙吗?
袁树有些时候也觉得挺讽刺。
除了幽并凉三州之外,延德七年六月之后,袁树的势力正式延伸到了敦煌郡,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袁树正式打通了被汉羌战争的进行而中断二十多年的丝绸之路,使得这条古老的商道再次恢复了畅通。
都不等那些西域各国客商前来,袁树立刻就安排了一支商业队伍向西域进发,并试图由此带动整个西域商贸业务,让当初西汉帝国费尽心力打通的这条贸易路线恢复它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
他希望能够与西域各国都恢复通商,并且把汉帝国的政治影响力与军事存在全都投放过去,进而打通到中亚地区的商道,与贵霜、波斯做生意,把生意越做越大。
这是盘活凉州最好的方法,否则只靠农业的话,凉州的人口规模是上不去的,也很难养得起现有规模的人口。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延德七年这个当口上,袁树也已经基本上掌控了凉州的局势。
除了尚且没有对青海湖一带的羌人进行军事行动之外,其他区域内的武装割据势力已经被他一扫而空。
自此,袁树成功控制了幽并凉三州,成功将自己的治理模式在这三州推广开来,顺利运转。
幽并凉三州也按照袁树的期待,纷纷进入了之前袁树向袁逢许诺的“超节能模式”。
朝廷不再需要每年每年的为边境战争进行转移支付,不再需要拨付大量的款项为军队的反击提供支撑,这极大的缓解了雒阳朝廷的财政危机。
整个雒阳朝廷为幽并凉三州提供的最重要的一笔转移支付,基本上集中在了袁树统领的天雄军身上,成为了天雄军的军费,除了这笔军费之外,再没有大规模支出。
关于三州的建设支出,其实都被袁树囊括在了战争缴获和本地税收当中,刨除天雄军过于庞大的军费支出不说,幽并凉三州本身所需要的建设发展经费,已经不需要雒阳朝廷提供什么了。
至于天雄军,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幽并凉三州到底还是底子薄,支撑起本身的发展需求已经比较勉强,实在没办法养起一支十二万人的野战兵团。
袁树在平定凉州之后,已经把天雄军从三万人扩编到了十二万人,其中步军六万、骑兵六万,如此大规模的一支脱产常备野战兵团,只靠着幽并凉三州薄弱的基础,那确实养不起。
他们确实需要来自雒阳的转移支付来弥补军费的不足。
不过这笔费用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天雄军所需要的很多物资都可以在本地良庄内购买,只是缺少一些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