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徒呼奈何(1 / 3)

兴风之花雨 萧风落木 3403 字 2个月前

二月中旬,柴兴御驾亲征寿州,三月初功成。眼看淮南将一战而下,将要被北周收入囊中。肥美鲜肉悬在眼前,北周各大势力无不利益熏心。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来被柴兴硬拧成一股的各方势力,已有松散之势。参战的军镇有些不听号令了,各军开始蠢蠢欲动。柴兴被迫停下南征的步伐,重新平衡各方的利益。直到三月末,终于摆平各方,结果四月初,萧思领兵寇边。柴兴担心契丹南唐南北夹击,致两线作战,只能暂时罢战,匆匆由前线返京。北周朝廷与南唐方面的和谈被迫继续,各镇大军进退两难。在此形势下,北周各大势力都在千方百计地探查契丹情况。奈何火神淀之变后,契丹高层大换血,原先渠道全部中断。对于这么重大的军事情报,实在有心无力,始终一无所获。不光柴兴忧心忡忡,北周各方无不心急如焚。大军不动,后勤不停,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要是干吃数月,南唐就不用打了。本来已经划分好的利益,自然也都吃不到了。而因为萧燕的关系,大家都认为风沙对契丹还拥有影响力。包括柴兴在内,很多势力都给风沙发过信,询问契丹形势。风沙从未搭理,隐谷则联络过郭青娥,郭青娥确实不知道。与契丹方面沟通,一直都是由张星雨专门负责,专线联络。跟身在燕京的主事张星火以秘匣对接。匣内的秘信,除了风沙,谁都看不到。所以风沙不仅知道萧思动兵的原因,还知道契丹天顺帝正从长白山赶往燕京。说来荒谬,萧思之所以率军寇边,根本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源于冲动。萧思是萧燕的未婚夫,所以才会在萧燕的封地燕京任留守之职。守得不光是城,当然还有美人。奈何萧燕一直都不肯完婚,拖来拖去,他都快拖成契丹笑话了。萧燕在一次契丹勋贵女眷云集的宴会上,当众讥讽萧思没血性,不够男人。消息传到萧思耳朵里,他当场就炸毛了。这要是还能忍下去,别说娶萧燕,他这辈子恐怕连个契丹女人都娶不到了。一时间怒发冲冠,立刻带兵出城,转战数州,接连攻下十数县,势不可挡。返城之后更是敲锣打鼓,大张旗鼓地把战胜得来人畜与地,尽数献给萧燕。结果非但没讨得好,还挨了萧燕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甚至跳着脚拔刀连砍。亏得萧思躲得快,手下反应更快,有人替他挨刀,余下七手八脚把人拖走。看那两个挡刀的卫士飙血的模样,但凡萧思躲得稍慢一点,连命都没得了。这其实是张星火出的主意,要求萧燕必须给萧思一点教训。因为他非常清楚萧思突然带兵寇边的后果,北周方面八成会吓得鸡飞狗跳。所以必须喝阻,这种事情有一次就够了,绝不能有第二次。但是张星火做梦也没想到,萧燕口中的“小小教训”居然是拔刀往死里砍。当时看信到这里的时候,风沙实在惊诧契丹的风俗风气,甚至都无法理解。他原以为就萧燕性子蛮,现在看来,居然连深受汉化的萧思蛮起都疯得很。之前听宫青秀提过,契丹人,尤其是契丹皇室,认为自己是继承前唐衣钵。官制、律法,乃至军制全盘照搬不说,甚至连礼乐和文化都深受前唐影响。不仅喜爱唐诗,乐曲方面更是直接沿用自唐乐,改个名字就当成自己的了。宫青秀乃是乐曲大家,她说那边用唐乐,那就肯定是唐乐,绝对不会有错。当时风沙觉得十分荒谬,认为宫青秀接触的人物过于上层,恐有粉饰之嫌。结果韩晶和张星火先后奔赴契丹,分别调查后竟也这么说。张星火的结论是,在那边确实可见前唐遗风,豪放勇武的风气则更犹甚之。好像穿汉服却髡发,留个秃顶,旁人看着不伦不类,他们却认为理所当然。风沙一直难以理解,现在开始理解了,确实够豪放的,都特么豪放过头了。张星火在秘信中还提到了此事的后续。萧燕跟萧思大打出手之后,正在长白山打猎的天顺帝扭头南下,将至燕京。据说是赶来说和自己姐姐和未来姐夫的。可见萧思的家族在契丹的势力非同一般。哪怕以萧燕的身份和她的蛮横,那都不是说不嫁就能不嫁的。以上种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