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击运之法,正是降龙之关键要着。否则,任其潜跃,则龙从水出,若不能从吾之意转而听从吾之命令,又何以能够助力吾之道呢?唯有乾乾不息,常动常静,方能降得真龙。倘若钻入草中,全无影响,那便是脚跟歇息,不能继续前进了。故而必须得有一番诚心根究,寻其踪迹下落,不容其顺从所欲,以免戕害真机。这便是猴王所以急得念咒,而土地说出涧中利害的原因。
称“鸦雀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误投于水内。”这表明人们若不识水中有真龙而降之,反而视水为无碍而沉溺其中,正犹如鸦雀无知,错将影子认作同类,而误投丧命。天设陡涧,插翅难飞,其中却有骊珠,急需探寻获取。那么该如何下手呢?运用意念,紧紧攀住龙角,以重任远致。吞白马,则意念化为蛟龙;变白马,则蛟龙化为意念。随意变化,而龙性驯服,便能随心所欲了。故而见到弼马温而能控纵自如。然则伏虎必先伏凡虎,而后真虎显现。真虎无形,就以猿为形。前回之杀虎,而剥虎皮为衣服便是如此。降龙必先降如龙,而后真龙出现。真龙无相,因马为相。此回之吞马,而变原马之毛片亦是如此。但此龙虎仅在一身之内,不过是筑基炼己而已。若欲配合外五行而成大道,则必须以申猴为虎,以亥猪为龙。不可拘泥于文字表象,错认龙虎,而盲目修炼。
行者为何未能降龙,而要借揭谛往请菩萨呢?盖因龙为刚健之物,必须以柔道临之。稍有燥迫,其性愈张,非观音自在之道,不能驾驭。就如同前之伏虎,赖有自在之花帽以范围之。故行者一见菩萨,便提及花帽之法为制我之魔头,孽龙亦指行者为魔头,而总不能跳出自在之范围。然而降伏猖狂,源于自在;而向往灵山,必须有所作为。菩萨说出“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可见自此,方才为健行之起脚也。
悟空修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