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林子边盖房子,结果没到半年,一场山洪,房子全冲没了。”
他还准备继续说下去,罗曼柔看了一眼李精诚,李精诚转而又瞪了一眼他爹杨忠诚,忠诚伯便立马耷拉下脑袋,吞云吐雾的,再也一言不发了。
杨浩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而坚定。
“忠财伯,我打小在下浜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很有感情的,当然,我对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很熟悉的,因此,哪些地方适合做什么,应该如何合理规划,我心中是有数的。”
他走出祠堂,站在祠堂外的石板地上,面对晨雾初开的山峦,将手中的规划图纸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摊开,对着图纸上红笔标注的醒目的重点内容说:“忠财伯,你做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和大队书记,对咱下浜的犄角旮旯都很熟悉,您可以先帮我看看这个规划图是不是合理。”
忠财伯和一众乡亲们凑了过来,想看看杨浩宇到底想在下浜这片土地上搞些什么名堂。
杨浩宇一会儿指点着远处的山岚和田野,一会指点着地图,详细地描绘着自己的蓝图。
“首先,咱们的所有的厂房都会选择村里面原来荒废的场地或者是荒山滩涂,不占用一寸基本农田,也不毁掉一根林木。”
杨浩宇先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做了一个保证。
“村里面的土地我一亩也不流转,依然是大家的。”
“你手里没有土地怎么进行农业开发?”李精诚不解地问道,忠财伯也一脸疑问:这小子不用村里的一寸土地、一亩山场,那在这里搞得是哪门子事业?
“官坪尤其是下浜相对于卸甲坪和八里坡等基地来讲,有很多的优势。”
“其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拥有大面积的水田。咱们官坪村海拔低,又处在阴峪河大峡谷下游的缓冲山谷里,地势较为平坦,因此就具备了打造水田的基本条件。”
“自唐代以来,一辈又一辈的官坪人在河谷两岸的山坡上开垦出了一个又一个、一层又一层大小不一的水梯田,人均都有三四亩水田,整个水田的面积加起来将近上万亩。我说的对吗?忠财伯?”
忠财伯肯定地点点头,心中暗想,这小子把咱村的家底摸得够清的!
“咱们官坪这漫山遍野的梯水田不仅历史悠久,土质肥沃,而且还具备牢固科学的灌溉系统,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咱们的稻谷属于冷水稻,一年只采收一季,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沉淀的更丰富,口感也就更加的软糯,香味更叫浓郁。”
久居深山的三姓寨人最喜欢听的就是别人对山里面物产的认可及夸奖,在场的几十号下浜的杨氏族人也不例外。
更何况杨浩宇说的全部都是实话。
官坪尤其是有一种产自于下浜的大米,在整个三姓寨来讲简直就是精品大米中的精品,往往是刚一播种、才把秧苗插下去,秋天的收成就已经被人订购一空了。
吃惯了下浜这种大米的人,根本吃不下那些市场上买来的普通大米,说那些米的滋味形同嚼蜡。
但是这种水稻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产量极低,生产管理比较麻烦,尤其是水温的控制,水肥的管理等要严格把控,稍有不慎就会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这种水稻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减少。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世世代代都在吃的这种看似很寻常的大米竟然是一个全新的优质品种,叫做“神农架冷水红”!
江汉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