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
早在里的那段话,“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这种杯子想想都觉得恶心。
“把这些杯子拿去会议室,给大家用!”
“好!”刘康的师弟叫人把杯子拿走!
杯子拿走,刘康的师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掏出一张纸,“杨总,咱们厂里的设备大多已经老旧了,有些机床甚至是解放前生产的,我觉得我们应该……”
“……”杨东升直接接过纸。
纸上写的那些数字、字母,代表的是哪些设备杨东升看不懂,不过上面好几个外国知名大厂的牌子,杨东升还是认识的。
杨东升扫了一样刘康的师弟,这是国内工业企业的又一个常见误区。
由于国内设备长期整体落后于国外,于是工业企业中普遍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产品不好,都怨设备不够先进。
产品质量固然跟设备有一定的关系,新机床的生产效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确实会高不少,但杨东升只是让他们给挖掘机生产液压油缸,又不是要他们去给飞机、火箭做加工,用得着那么好的机床吗?
以中国此时的劳动力价格和失业状况,多用点人,多培养些技术好的工人,多给工人发点工资不好吗?非得一门心思扑在那些昂贵的设备上?
更何况以此时油缸厂的劳动力素质,就算杨东升能搞来五轴联动机床,他们有人会用吗?
为什么以前能加工,现在就非要?
买来了新机床,又得重新调整生产线,重新编排生产流程,等把一切理顺,已经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把最后一点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而且还是不能创造价值,中国多少工业企业都是死在这上面的!
这方面后世那些代工企业就是反面典型,在“专家”的忽悠下,跨国公司的逼迫下,逮着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买买买,通过拼命压榨工人好不容易积攒的利润,全用在了设备上。
跨国公司高兴了,国外卖设备的赚的盆满钵满。
代工厂只能一辈子给人家做代工。
不过这是杨东升入主油缸厂后,厂里向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杨东升不能打击的太狠,“设备确实该,但是现在还有一件更迫切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
“我准备对全厂工人做一次能力测试!对不合格的工人,我准备办一个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像你师父那样的工人,我准备返聘回来!由你牵头搞这件事,争取今年年底之前,全厂月平均工资达到300以上!”
“300!是不是太高了?”刘康的师弟吃了一惊,市里也只是要求平均工资120。
“越是高端的设备,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舍得在人才上花钱,这也是为设备做准备!”
“……”刘康的师弟有点看不明白杨东升的做法。
刘康师弟的想法,反应出的是国内工业界又一个常见的问题——重硬件,轻软件;重视设备,轻视人的培养。
后世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奇葩事——企业舍得花几百万买一台机床,却不舍得花几万块对工人进行相应的培训。
结果买回来的机床没人会用,就算会用,也发挥不出新机床的全部潜力,实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锅饭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工资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块,基本工资只要不饿死就行,关键是绩效,根据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艰苦程度制定出对应的价格,端茶倒水不能给精镗划等号。这件事还是由你来牵头吧!”
刘康的师弟试探着问,“那培训班……”
“培训期间没有绩效,当然只发基本工资!”
“这……”刘康的师弟想撂挑子,